为什么说老师是寻找民间舞蹈教学的“金钥匙”呢?20多年的舞蹈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加强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的训练是使学生成才的重要一环。而在民间舞蹈训练过程中,强调民间舞蹈动作韵律过程的重要性,使学生领会和掌握舞蹈动作韵律过程,对提高学生舞蹈动作表演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在摆单一舞姿造型的时候,都能把手位、脚位、方向把握得很准确,看上去很整齐规范,但是只要他们把动作连接着做的时候,问题就显得较为突出;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舞蹈动作运行的路线和过程,动作较为僵化和不协调,看上去犹如“机械舞蹈”,很是缺乏舞蹈过程的韵律美感。
大家都知道,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和歌曲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的旋律和歌声,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或抑扬顿挫地向人们传达,在这过程当中,足以陶醉了无数热爱音乐的人。而作为视听艺术的舞蹈,它的美除了有音乐的相衬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舞蹈对其肢体的流动过程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官感受,使人的心灵从中得到充实与升华。
舞蹈,是由活生生的生命作为载体来向观众传达情感的艺术种类之一,没有理由像雕塑一样精致地摆在一处,而应该像艳丽多变的烟花一样,在变化的过程当中展示自己的美感与生命力,虽然会消逝,却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最永久的印象和回味。舞蹈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遇到有些问题,我们必须去寻找问题的症结,并加以解决,才不至于使我们在民间舞蹈教学上偏离方向。
舞蹈的动作过程很美、很富有韵律感觉,但是这个过程要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话,就显得较为困难和复杂,有些非常美的韵味甚至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主要原因是舞蹈的动作过程的韵律美感包含着动作的路线方向、力度、节奏、呼吸以及意象、形态和动作的一些“小范”的处理等要素,只有这些要素都相互协调配合了,才能真正体现舞蹈动作的美感过程。
在课堂上,那些比较灵敏的学生,总能很好理解教师的要求并很好地把这些动作的要素相互协调地配合处理,展示出舞蹈动作应有的韵律美感来。而相对于静止单一的舞蹈姿态来说,舞蹈动作的过程在语言的表述上所花费的时间更多、更费劲,这动作的过程也不那么容易规范和统一,训练的难度较大,对一两个学生按这么严格细致的要求也许还能应付,但如果在一堂有限时间的课堂上,对整个班的学生要面面俱到地去要求他们这么细致地处理每个动作过程的细节的话,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整齐规范是舞蹈训练的一个要求,既整齐规范又富有韵律美感才是更高层次的要求。
笔者曾经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民间舞蹈时,老师多半会倾向于强调我们的手位、脚位和舞姿造型的整齐划一,而对于动作过程的路线、感觉、呼吸等则要求得相对模糊一些,一上课就要学生把组合一遍遍过,时不时就摆摆我们的舞姿纠正一下,使我们“统一规范”。那些富有韵味的动作过程以及动作的转换“小范”就练得比较少,但是,那种感觉就只是动作而已。而味道不对,因为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是非常富有个性和韵味的,没有舞蹈韵律动作过程的美感,就好比下菜没有调料,会枯燥乏味、个性淡化,算不上是风情优美突出的民族民间舞蹈。
在教学上,教师应该讲究学生动作上的统一整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专业院校专业化舞蹈教学的标准。但是,只有表面上的动作整齐统一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缺乏民间舞蹈特有的韵律特征的舞蹈动作,或者没有很好地强化体现舞蹈动作特有的韵律特征的舞蹈动作不能算成功的教学成果。因为我们的最高要求是培养真正懂得舞蹈的学生,而不是只会“摆姿态”的学生,他们要体验更为丰富的民间舞蹈动作过程的美,积累更多的经验和能力,才能使他们变得“优秀”。
笔者作为一名专业的民间舞蹈教师,不要让学生重蹈我们过去学习的覆辙,而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到强化动作过程的训练上来。要让学生懂得到学民间舞不能单单会做动作而且整齐就行了,民间舞蹈的美感,是依托于动作过程所体现出来的韵律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民间舞蹈的鉴赏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如果我们不去强化表现民间舞蹈动作过程,这种韵律美将会被舞者淡化,动作的可看性就不强,民间舞蹈的个性就不鲜明,风格性不突出,就难以打动观众,就更谈不上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平时在实施教学时,老师也应多引导学生体验舞蹈动作的运行路线、方向、呼吸以及动作的力度、感觉等。
比如藏族舞蹈的一个“点步转身”的动作,小到抬腿的感觉,落脚时脚掌接触地面的顺序,大到手位舞姿的运行路线,后背的要求、气息的转换等,让学生细细地体验,让他们意识到这是个“流动的过程”,但在这个“流动的过程”当中,又有着各种复杂的要求,只有这些要求都做好了才能真正体现这个动作过程的美。待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过程的所有要求之后,再让学生把这个“流动的过程”与节奏高度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四拍到位的动作就不能够两拍就到位或者晚拍到位,而且气息与手的运动路线,脚的位置、头的方向等还不能够乱,必需要协调地配合。
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舞蹈姿态没有完全静止的时候,时刻准备着连贯地连接下一个舞蹈姿态。只有这样,才能融会贯通、一气呵成地表现这个动作的韵律美感。以此类推,整个训练组合里的每一个动作都能细致的话,整个训练组合就会极富韵律美感,个性突出。藏族舞蹈的训练如此讲究动作过程的韵律美感,其他民族民间舞蹈也是如此。例如维吾尔族的“三步一踢”的“踢”的步伐感觉要求,“点颤转身”动作的过程要求;蒙族的“意识先行”“最大限度占用空间”的动作过程要求,鲜族的“呼吸”带动动作的韵律要求等。
总之,每一个民族舞蹈的细小的动作过程以及动作转换之间的一个“小范”都要求我们认真规范的去练习。只有这样不断提炼舞蹈动作的韵律美感,我们才能找到展现民间舞蹈动作韵律的最佳方式,才能突出民族个性,并不断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培养出优秀学生。(李老师)